樱花代表什么(樱花代表什么动物)

关注“全球情报员”,更多有趣的全球地理、历史、人文知识会被你发现。

虽然日本皇室以菊花为代表,但在日本人眼里,樱花才是国花。每到樱花季,大量游客从世界各地涌来,涌向日本各地的樱花观赏地。

樱花的生长条件是——喜光、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空气湿度高、耐寒、防水、湿度低的微酸性土壤。33543354很适合在日本种植,但为什么能有国花的地位?

日本樱花国花地位的形成,实际上取决于象征意义的变化,是日本人思维从无意识、直觉到自觉、主动的“觉醒”过程。本文将以时间为脉络,阐释其形成的深层原因。

日本樱花节游客爆满。

1.神的祭祀:植物崇拜和樱花象征着在原始社会,人类普遍崇拜动物、植物和图腾。这种崇拜思维是直觉和无意识的产物,蕴含着民族文化的原始意象,是后来民间文化中的民歌和故事的原型。

就日本民族而言,以下是《古事记》的记录:樱花代表了日本民族的人生观,从古至今都颇具代表性。樱花象征着源源不断的生命力,代表着古老的农业生产力,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日本人用樱花来解释人类短暂的生命。

日本的樱花观赏日期从南到北可以持续到3月到5月。

在日本古代宇宙观中,山神停留在樱花花瓣中探访稻田,成为稻田神,做饭,耕作。所以樱花一开,农民们就得到了插秧的信号。这也反映了日本古代神(甚至**)为人类牺牲自己的文化。

在这个阶段,樱花的象征还没有摆脱植物崇拜的色彩。所以樱花作为一个意象,在历史上是以造物的形式出现的,它的起源和本质都是神话意象。

樱花女神木华开姬野

2.日本过去在**更喜欢梅花,但樱花在日本并不总是优先考虑的。

受古代**的影响,公元342年至759年和歌《万叶集》中的花卉意象多为梅花,多用于抒发感情,感叹时光流逝。如“心夜梅;但是我忘了——折过一次。”“姐姐家花开时,梅花开花结果;你爱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人说梅花开了又谢;当我不是自己的时候,签一个”等等;关于樱花的诗很少。

梅花之所以被看重,不仅是因为外来**文化的影响,还因为樱花被神话传说蒙上了神圣的色彩,难以接近人们所赞美的世俗情怀。

3.生命平等:樱花象征着思考的意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人类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的提高,神话逐渐成为沉淀,不再被直接揭示。原始符号被中世纪和现代符号改造和继承。据《日本纪略》、《禁秘抄》、《帝王编年记》等史料记载,9世纪中叶大臣的庄园里就种植了樱花树,皇宫、内廷门前也有。这个时候,上流社会开始把审美的眼光转向樱花。

1984年,日本停止向唐朝派遣使节,结束了中日之间的官方交流,这也为压制梅花、樱花的习俗创造了有利条件。从平安中后期开始,樱花脱离了地方习俗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贵族和武士们举行樱花宫宴会和“猎樱”,即赏花或赏花加狩猎活动。

p>
为了摆脱**画的统治,日本画家也选择樱花作为绘画对象。

th=”360px”,height=”auto” />

▲浮世绘中的日本贵族赏樱

而在江户时代,樱花的地位才超过梅花,成为集体情感的寄托。

许多贵族借樱花抒**感,如阿宝亲王之五子在原业平,曾任右马头,左近中将,后迁相模,就留下了“世上若无樱。心情宽畅多安宁。不盼花期讯。何时何地睹倩影?花落更伤神!”的和歌;没落贵族家庭出身的纪贯之也写道“下榻山麓边,惯看春来花枝展。夜深酣睡眠,梦中繁花犹再现。樱瓣飘飘然”,等等。

以贵族的集体情感为起点,樱花象征的世俗化开始了,这也是生命平等观发展的历程。

日本中世,往生地狱的佛教思想广泛传播开来。平安时代中期,天台宗佛僧源信编选了《往生要集》,宣扬直视并远离现实之苦与不净,向往往生净土,方入觉悟之境地,体会入境之欢愉。

这种观念,在临终祈愿往生极乐的众生中扎下根来,比如当时流行的“草木悉皆成佛”观念,都脱离了人的范畴,指向众生平等。到了德川幕府时期,儒学(朱子学、阳明学、古学)与神道并存,文化氛围多元,出现了无常、虚幻、滑稽的樱花形象,松尾芭蕉在当时写下,“天也醉樱花,云脚乱蹒跚”。

到了近现代,天赋人权论和达尔文主义的传入推进了日本生命观的近代化,更值得注意的是,民族的概念在欧洲兴起后,随着明治维新的开展,近代**创立,樱花也被植入日本国的共同体,渐渐成为日本的国花。

▲浮世绘中樱花树六曲屏风

另外,20世纪初,欧洲流行一种把“生命”等同于世界原理的观念。由于日本的本土意识在世界潮流冲击下增强,许多领域都要求有别于西洋思想的革新,如美术领域有冈仓天心,音乐领域有众国乐教育提倡者。

在这种氛围下,宇宙的生命观东传后,日本也将其本土化为另一个形态。日俄战争时期及战争结束后,摆在大众面前的根本问题变成生命当如何面对生命的国际性问题,由此催生了新的思想,多数是从宇宙原理的意义上,对生命进行思考。

这一漫长时期的樱花具体形象,蕴含着去阶级化的表达,原始神话中的神也在此暂时缺席,一切都彰显人乃至更广阔生命的情感和价值。

4. 明治维新之后的樱花形象

在明治维新后,樱花文化象征的发展可划出“两条路线”,一方面,**民族主义自上而下自然化,另一方面,大众文化自下而上地向民族主义靠拢,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国花的符号也就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改造,樱花被赋予了统治和军事征伐的色彩。

比如,皇宫前种植樱树,象征着**重新启用古代的禁卫。统治阶级用此种对军人军事的美化和浪漫化的方式,征募新型现代军人;在****种植樱树的原本目的是抚慰军人阵亡之魂,后来这种象征主义被*****改造,用来象征军人*后之魂。

原始的神话形象看似在日本***主导的樱花象征中缺席,但日本***本身却可溯源至神牺牲的精神。或者说,***思想是在自觉的对文化符号的创造中,一种以复古为路径的再造。

《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这两本日本最原始的文献和官修国史,其中提出的神创论思想,即日本***的神国思想的原始渊源。从古代的神创论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思想,其思想是不间断、一脉相承的。

幕府末年复古神道提倡的“日本精神”哲学,明治维新时诸多思想家宣扬的日本主义和皇国思想,也吸纳进***思想体系中去。

樱花也是“大和魂”的修饰品——**试图把现代军人以美学桥梁的方式等同于前明治时期上层阶级的武士。明治的武士构成了社会地位最高的阶级,他们滋养着精英文化,推动茶道、插花、禅宗和建筑等一系列艺术的进步。

这些高贵的武士在失败后为保全荣誉,从来不会在惨烈的打斗中*去,而宁愿在静谧的场所实施**——这样的**是高度美学化的仪式行为,*亡就如同绚丽的樱花飘落。甚至,二战中神风特攻队的标志也是樱花(神风特攻队是按照”一人、一机、一弹换一舰”的要求,对美国舰艇编队、登陆部队及固定的集群目标实施的**式袭击的特别攻击队)。

▲日本神风特攻队的樱花特攻机

自下而上的民族主义中,校园歌曲与流行音乐注入了极权意识形态的再造:

1881年的校歌主题尚且是无军国主义的民族主义,如“樱花开放在**的光荣时代”等歌词;

1883年,校歌与其他歌曲中“为国王和**捐躯”的理念兴起,如日本音乐《皇御国》,用古典词汇建立对**的忠诚,并规定孝敬父母就是孝敬**;日本男人的职责是全心全意服务**;

1887年的幼儿园歌曲对江户时期的儿歌《数数歌》进行了改造:“樱花,樱花,甚至飘落时也是为了**”;

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后,日本放开缰绳,笼络对日本帝国主义持有异议的民众,“像樱花一样为**∕**飘落”的象征开始在歌词中频频出现。

1894年,古典诗歌学者佐佐木信纲创作了长歌《征伐**之歌》,提到了旭日下芬芳的山樱,以及日本人为**或**的牺牲。

自然,在强权之下,社会也有反话语的诞生。但反话语的行为在当时是否深入人心,还应当保留意见。总体来说,在樱花象征人的牺牲的时期,虽然象征内容与神话源头还有着藕断丝连的联系,但日本人已完全用自发的思维去改造民族符号的形象,为**利益服务了。

▲日本景点的樱花,与仿古建筑相得益彰

因此,樱花,代表着日本人的生命观,从象征人对神的崇拜开始,由圣入俗,最终在20世纪中期趋向象征极端的世俗权力。

这其中还交叉有平等观的变化、日本与**和西方的文化交流、上层文化与下层文化两种观念的分裂与交融等细致的问题。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樱花符号的内涵愈加丰富,具有多义性与歧义性。

作者: 瞳湖 编辑: Thomas (唐)

—(End 结)—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2-11-26 12:19:53

标签: 樱花代表什么

推荐阅读:
站长推荐:
TAGS
友情链接:

精选百科  生活技巧  分享知识  百科达人  科普生活  经验生活  百科生活  趣味生活  疑难百科 

Copyright © 2019-2022 京溪号-各类百科知识汇总 南明区湾肚网络科技工作室-备案号:黔ICP备2022007135号-10
声明:京溪号所有内容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网站地图

Top